一、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语文、数学、英语、哲学与人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公共艺术、历史、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概论、军事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红色文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国史、国家安全教育、职业素养、国学智慧、音乐鉴赏、书法赏析等列入公共基础选修课。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有12门,包括计算机录入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多媒体制作、数据库应用基础、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高级应用、动画设计与制作、C语言、信息化管理运转。
专业技能课程(部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因特网的接入技术,掌握常用的因特网应用技术(包括WEB、FTP、E-mail等),能够进行网上资源获取,了解网站的建设策略、域名注册与服务器的选择,并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2.网页设计与制作,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常规软件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及其运用技术的意识和初步能力,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勤劳实践、勇于创新的热情和才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丰富和活跃校园科技文化生活。
3.C语言,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为算术、关系、逻辑等运算符和表达式,分支和循环控制结构,模块化程序设计,数据类型,动态存储空间的分配与释放,C操作环境、编译预处理、文件链接和工程文件的使用,类与对象的概念,操作符重载与函数模板,C标准输入输出流、文件流和串流等。通过该课程为其后面向对象语言程序打好程序设计基础,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计算机网络基础,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层次结构、服务与协议、网络拓扑结构;数据通信基础,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滑动窗口协议,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路由选择策略和路由算法、网络互连技术;局域网技术、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TCP/IP协议簇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