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基础课程
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语文、数学、英语、哲学与人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公共艺术、历史、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概论、军事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红色文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国史、国家安全教育、职业素养、国学智慧、音乐鉴赏、书法赏析等列入公共基础选修课。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包括专业(技能)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技能)课程一般设置12门,包括: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基础、电工基础、金属加工基础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等。
专业技能课程(部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1)机械制图,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本课程是培养使用正投影的方法以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形体的能力。培养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尺规绘图和阅读专业图样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2)机械制造工艺基础,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本课程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典型零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基础。
(3)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公差与测量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最新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选择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零件实施检测的能力,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的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学生胜任该专业核心就业岗位服务
(4)金属加工基础,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本课程是通过学习,能初步、完整地了解金属材料热加工和冷加工的主要方法和 工艺过程、及产品的装配等基础知识;明确其它知识与本专业知识的相关作用,以增强对实际工作的实用性。
(5)机械基础,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本课程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了解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应用;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一般机械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资料的方法。从而为学习职业岗位技术,形成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6)电工电子技术,64学时,4学分
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本课程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